柑橘小蠹如何防治?柑橘小蠹用什么药?

作者:水果控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19

摘要:   柑橘小蠹分布于贵州、 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安徽、西藏和台湾等省(区)。小蠹是主要的林木害虫,寄主植物有梨、柿、中国梧桐、马尾松。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柑橘小蠹的危害症状是怎么样?柑橘小蠹长怎么样?柑橘小蠹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柑橘小蠹如何防治?柑橘 ...

  柑橘小蠹分布于贵州、 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安徽、西藏和台湾等省(区)。小蠹是主要的林木害虫,寄主植物有梨、柿、中国梧桐、马尾松。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柑橘小蠹的危害症状是怎么样?柑橘小蠹长怎么样?柑橘小蠹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柑橘小蠹如何防治?柑橘小蠹用什么药?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柑橘小蠹危害症状

  为害树势败落或近于濒死的金橘、酸橙及柚等高大植株之树干和主枝,将木质部蛀成纵横隧道, 严重破坏了树体输导功能, 促使寄主进一步衰枯死亡。

柑橘小蠹形态特征

  成虫初羽化时黄褐色, 老熟虫体黑色具强光泽,长圆筒形,宽阔粗壮。雌虫长3.6~4mm,宽1.6~1.8mm;雄虫体小,长2.6~3.1mm,宽1.4~1.6mm。头隐藏在前胸背板下,鞘翅背面自中部起均匀缓和地向后弓曲,形成约50° 的坡面,故此得名。卵乳白色,表面光滑,长椭圆形,长0.6~0.7mm,厚0.3~0.4mm。老熟幼虫长3.8~4.1mm,宽1.0~1.2mm,嫩白色, 虫体稍向腹部弯曲。头褐色。除腹面外,在每一体节中部的各条体线处, 生有褐色细短毛1根。 蛹为裸蛹, 初期乳白色, 近羽化时浅黄褐色。长3.6~3.8mm, 宽1.4~1.6mm。

柑橘小蠹发生规律

  在贵州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严重,以成虫越冬。4月上、 中旬越冬成虫从木质部深处虫道栖移至外层坑道活动, 寻找新的部位或飞到新寄主上打洞筑坑,4月中、 下旬至5月初交尾产卵。两性同居时间短, 常以雌虫独居繁殖后代,雄性约占种群数量的20%。坑道多为横坑,母坑和子坑孔径大小相同。初期,虫坑在木质部外层,坑长度视树径而异,母坑3~4cm,子坑4~6cm, 2~3条,分布于母坑两侧几厘米内的垂直面上。成虫由外至内重复产卵于子坑内,每坑产卵13~35粒不等, 故在各子坑里可同时查到各个虫态。后期母坑可长5~7cm, 子坑数增至4~6条, 卵多产于内部新坑。新一代成虫出现后,沿子坑端部向前取食或从子坑内壁另蛀坑道,致使整个木质部虫道纵横交错。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是5月底至6月初, 第二代7月中、 下旬, 第三代9月上、中旬, 至10月上旬仍有少数成虫羽化。 11月上旬, 常有冷空气侵入, 气温下降导致成虫大量死亡,部分进入木质深处虫道内越冬。成虫不为害健康旺长树, 对衰败和濒死树喜趋蛀害。一般情况下具群集蛀害习性,但在较小的枝干上也见个别虫体独栖。群体为害时,受害部多择2m以下树干,蛀孔集中, 常有新鲜粪屑排出洞口。迁蛀初期如遇降水, 湿度大,树干挂满橘胶, 部分成虫未入木质部就被贴死。 随虫口密度的增加, 附生于坑道内的霉菌不断扩展繁殖, 致死木质部变黑、 坏死, 寄主也渐濒枯死。


柑橘小蠹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治天牛类、溜皮虫、爆皮虫等害虫的为害,保持橘园树势旺盛。鼠害和脚腐病亦可导致植株衰退, 一并加强预防。

  2、人工防治 及早砍掉受害较重、濒死或枯死的橘株,集中烧毁作炊,以除虫源;初侵染树,成虫数量少,虫道浅,可用小刀削去部分皮层涂药触杀。

  3、药剂防治 根据虫体在晴暖日喜在干周孔口处活动等习性,用杀虫剂高浓度喷洒树干触杀。

  通过试验,在小蠹虫退出虫孔或者钻蛀新虫孔时 ,用注射器向虫孔或直接对虫体注射(喷射)汽油,只需1分钟左右该虫即死亡,效果特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