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对氮肥的要求(氮肥对猕猴桃生长的影响)

作者:水果控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5

摘要:   氮是构成植物蛋白质的主要元素,蛋白质中氮含量占16%~18%,而蛋白质又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氮也是叶绿素、维生素、核酸、酶和辅酶系统、激素、生物碱以及许多重要代谢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因此,氮是植物生命的物质基础。  猕猴桃正常叶片的颜色为深绿 ...

  氮是构成植物蛋白质的主要元素,蛋白质中氮含量占16%~18%,而蛋白质又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氮也是叶绿素、维生素、核酸、酶和辅酶系统、激素、生物碱以及许多重要代谢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因此,氮是植物生命的物质基础。

  猕猴桃正常叶片的颜色为深绿色,缺氮时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显著受到抑制,尤其对叶片发育的影响最大,叶片小,叶色浅绿,严重时呈浅黄色,会使生长受到抑制,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和花斑,因为植物体内的氮素化合物有高度的移动性,能从老叶转移到幼叶,所以缺氮症状通常从老叶开始,逐渐扩展到上部幼叶。缺氮植物的根系最初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根量少,而后期根停止生长,呈现褐色。缺氮植株的果实会变小。

  氮素过多时容易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大量形成,使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多汁而柔软,枝及果实成熟度差,影响果品质量,树体对病虫害及冷害的抵抗能力减弱,抗逆性差。

  土壤中的氮主要来自入工施肥、天然的枯枝落叶等,生物固氮作用及大气层雷电现象使大气中的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等,与空气中其他来源的氨态氮通过降水的溶解随雨水带入土壤中。

  土壤中的氮包括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其中有机态氮占95%以上,主要有蛋白质、腐殖质、氨基酸、酰胺等,除了少数小分子外,大多数有机态氮只有经过分解转化后才能被猕猴桃吸收利用。在表层土壤中,有机态氮占9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态氮含量水平降低。无机态氮一般只占表土的1%~2%,最多不会超过8%。土壤中无机态氮主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有时在短期内也可能存在亚硝态氮,但一般数量不多。氨态氮和硝态氮都是水溶性的,是能被猕猴桃直接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氨态氮呈阳离子形态,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附,成为交换性离子而不易流失。硝态氮是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呈阴离子形态,不能为土壤所吸附,很易流失。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气态氮,是土壤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土壤中固氮微生物的直接氮源。

  交换性铵、土壤溶液中的铵及硝酸态氮总称为土壤的速效氮,是植物氮素的主要来源。表土中速效氮的含量通常是在1~10mg/ kg 之间。在施入铵态氮肥以后,短时间内其铵态氮的含量可能较高,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则主要以硝酸态氮为主。

  土壤的供氮过程是确定氮肥施用时期的关键依据之一。结构好的土壤,其氮素矿化的速率也较快,这种土壤中植物根系的伸展也较快,有利于氮的吸收,结构不良的土壤矿化率较低,植物对氮的吸收也就较慢。果园土壤的结构相对差一些,因此,对果树土壤进行中耕施肥就是要改善土壤的结构性能,从而提高果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在北方碱性土壤中主要是氨态氮的挥发损失,在南方酸性土壤中,主要是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损失。为了提高氮肥的肥效,必须根据肥料品种特点确定适用技术,南方高温多雨,土壤多呈酸性,应选用铵态氮肥和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北方碱性土壤中铵离子容易被作物吸收,但应注意防止氮的挥发。一般来讲,氨挥发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是氮素损失的两个基本途径。在施肥时,要以减少气态氨挥发为重点,氮肥深施,加入脲酶抑制剂等可以减少氨挥发;在肥料中加入硝化抑制剂可以降低氮的硝化作用;通过田间管理,在施入氮肥后,施行地面植被覆盖也可以减少氨挥发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氮肥以颗粒肥深施的效果为最好。在施入尿素等氮肥时,施后立即灌水,可以将尿素带到耕层土壤中,从而部分达到氮肥深施的目的。

  猕猴桃叶片氮含量正常值为2.2%~2.8%,低于1.5%为缺氮。一般认为,土壤的有效氮低于50mg/ kg 为较低,50~100mg/ kg 为中等,高于100mg/ kg为供应较高。

  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施氮不足是造成植株缺氮的主要原因。猕猴桃缺氮矫治方去有:

  1、要维持成年猕猴桃植株的健康生长,在施入基肥的基础上,必须在7~9月果实膨大期追施2次氮肥,第1次施用0.011kg/平米,第2次施用0.006kg/平米。

  2、在树冠下播种三叶草等,通过其固氮作用,对氮的供应能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

  3、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