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用什么药能治?梨黑星病什么时候开始发生?

作者:水果控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3

摘要:   梨黑星病症状  黑星病,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乌码和养麦皮等。黑星病可危害梨树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  梨树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有时呈灰色的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发病组织不腐烂。  梨树叶片发病,多数先在叶 ...

梨黑星病症状

  黑星病,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乌码和养麦皮等。黑星病可危害梨树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

  梨树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有时呈灰色的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发病组织不腐烂。

  梨树叶片发病,多数先在叶片背面的主脉和侧脉之间,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尤以叶脉两侧最多。产生霉状物后不久,在与之对应的叶片正面,逐渐出现淡黄色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变褐枯死。叶片病班多时,全叶变黄、枯死,甚至早期脱落。

  梨树果实从幼果至采收均可发病。多在果面上先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斑点。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黑霉;干操时不长黑霉,呈绿色斑,俗称“青疗”。幼果受害后,常导致病果畸形、开裂,甚至早落。果实发育期受害,先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表面木栓化、开裂,呈养麦皮状,并可产生黑霉,但病果不变为畸形。近成熟果实受害,形成淡黄绿色病斑,稍凹陷,有时其上可产生稀疏的霉层。

  梨树芽受害后,鳞片变黑并产生黑色状物。重病芽会枯死,周围形成一个黑斑;轻病芽,会在第二年萌发形成病梢,或在鳞片基部形成黑斑。

  梨树病梢一般从落花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其症状是从新梢基部开始,逐渐向上产生一层浓密的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病梢上的叶片初变红,再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只留下一个“黑撅”。

梨黑星病发病规律

  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是以当年侵染并定殖在芽内的菌丝体越冬,第二年春天随树体的萌发、生长形成发病新梢,借雨水传播造成叶片、果实等器官的初侵染,在树冠内形成扇形发病区域,病梢即处于扇形发病区的顶端;或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地病叶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梨树发芽期子囊孢子发育成熟,子囊孢子弹射出壳(其弹射距离可达数米),并借风传播,造成叶、果的初侵染。在上述两种越冬方式中,南方梨区是二种兼有,北方梨区则以前者为主。梨黑星病的病原菌寄生性强,病害流行性也很广。条件适宜,从梨树落花到果实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可有多次再侵染,从而造成病害的暴发性流行。温度是影响病害潜育期长短的重要因素,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在北方梨区,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高温能延长病害的潜育期。

梨黑星病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果实套袋、防止侵染果实。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和微肥、控施氮肥、防止枝条徒长。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落叶,集中深埋与烧毁;发芽前翻耕树下土壤,将残余碎叶翻于地下,加速病菌死亡;剪除病芽梢、集中销毁,消灭越冬病菌。并及时喷药保护、防止早期病害发生是控制梨黑星病流行的最有效方法。

  2、药剂铲除越冬病菌、控制病害蔓延。萌芽前,喷施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50~60倍液,铲除树体上的越冬病菌。萌芽后、开花前喷药杀死芽内病菌,降低病梢形成数量,减少病菌来源。此外,要彻底摘除病梢,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果,集中销毁。

  3、贯彻“抓两头”的原则,即落花后至麦收前后、采收前一个半月。落花后至麦收前后,是越冬病菌侵染幼叶和幼果的关键时期。防治的目的是控制初侵染,即控制幼叶、幼果发病。一般从4月下旬开始,每隔10~15天喷一次,于麦收前喷药3次左右,麦收后喷1次。采收前一个半月的时间,主要是防止果实受害,一般应用药3次左石。具体喷药时间间及次数,应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雨后需用约一次。防治黑星病的药剂种类很多,常用的保护剂有代森锰锌、大可生、喷克、波尔多液等;有效杀菌剂有特普唑、新星等,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做到“下翩上扣,四面打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