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冻害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水果控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85

摘要:   根据浙江省的气象分析,全省1月份平均气温3~8℃,由南向北气温降低相差5℃;极端最低气温浙南沿海地区在-2~-6℃,其它地区可达﹣6℃以下;1977年1月安吉县出现﹣17.4℃的全省极端气温(除高山地区外)。而通常在-5℃以下的年份出现频率在30%以上的地区,都会发生冻 ...

  根据浙江省的气象分析,全省1月份平均气温3~8℃,由南向北气温降低相差5℃;极端最低气温浙南沿海地区在-2~-6℃,其它地区可达﹣6℃以下;1977年1月安吉县出现﹣17.4℃的全省极端气温(除高山地区外)。而通常在-5℃以下的年份出现频率在30%以上的地区,都会发生冻害。在我国只有台湾、福建、两广、海南及四川部分地区新南少数地区没有冻害。

  枇杷的花量即使在疏蕾的情况,有10%的花朵结里就不影响产量,所以枇杷冻害是指绝大部分花、果受冻,储产量降低的低温为冻害。

  根据国内外研究,枇杷受冻程度与花及幼果发育状态及在树冠的着生部位有关。通常以未开的花蕾最耐寒,其次是花瓣未脱落开放的花,再次为花瓣脱落、花萼尚未合拢前的花,最不耐寒的是幼果。据统计﹣6℃时盛开的花冻死17.9%。幼果冻死31.4%,而花蕾基本未受冻,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冻死率越高。

  据日本中井调查田中品种,在﹣5.4℃时,树冠外围花蕾冻死率为22.2%,而树冠内几乎无冻害;直径1厘米以下幼果树冠外围冻死率为70.4%,冠内为29.8%;直径1厘米以上幼果树冠外围冻死率为97.4%,而冠内为82.1%。所以开花早的品种,或秋末初冬气温高,开花早、花期短,幼果发育快的年份,遭受冻害的机率高;树冠外围的花果受冻机率高于树冠内的。

  枇杷花及幼果受冻,主要是胚珠冻死变褐色,幼果不能发育,开始肉眼还不易识别,待气候转温暖,幼果上毛茸相果皮色泽仔细观察可以识别,毛茸萎蔫,果皮发褐色是冻死的表现,以后幼果会自行脱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