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让果农日子更红火
中秋临近,正是水果走俏的时节,位于江城区双捷镇的红心火龙果基地正在酝酿着中秋前后新一批鲜果的上市。近年来,适应消费者的“宠爱”需求,火龙果种植在我市快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全市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2.13万亩。火龙果已经成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质水果品牌。
为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火龙果种植行列,火龙果的市场销售和后续加工产业、生态休闲采摘业发展如何?记者走访发现,火龙果因其产果期长、产量产值高、价格稳定等因素深受种植户青睐,而生态摘果游也已成为发展趋势。
自产自销争取价格主动权
走进双捷镇茶水村的火龙果基地,眼前是成片的火龙果树,由于刚采摘过后的缘故,只见绿意,未见红装。穿行其间,时而山丘时而平地,池塘分布点缀,如一处幽静的生态景观。基地负责人梁洪志说,该基地始建于2012年,占地600亩,品种均是红心火龙果,每年5月至11月是摘果期,平均每月可摘两次,盛产期每亩每月的产量可达千斤。
如此高产怎样保证销路?梁洪志说,基地有专门的业务员,并在广州、深圳、中山、江门等地,以及阳江本地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租有铺位,每次摘果后由基地直接运往这些地方销售,由于免去了中间采购商环节,自己“走出去”的销售方式不仅保障了销路,而且更具价格优势,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最初也有不少采购商上门收购,但主动权握在采购商手中,价格经常被压下来。”梁洪志说,火龙果不同于龙眼、荔枝,不是季节性水果,不用担心因一时卖不掉会面临烂掉的困境,常温可存放10多天,冷库可存放几个月。于是,基地开始尝试“自产自销”之路,不仅销路得到了保障,而且价格方面更具主动权。
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
基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基地主要种植的是从台湾引进的火龙果新品种“台湾一号”,果实个重半斤的达九成以上,基地技术人员还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火龙果品种,果实个重达1—1.5斤。“之前不少采购商主动找上门,希望收购我们的产品再贴自己的牌子销售,被我们拒绝了。”该技术人员说,基地从建设之初就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即志达“台湾一号”,品牌是需要一点一滴维护和长久打造的,如果贴牌销售,自己的品牌难以树立,再好的品质也是为别人做嫁衣。
与我市水果销售缺少品牌意识相比,该基地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梁洪志说,每到摘果期,基地位于珠三角市场的摊位,每天每个摊位都能售卖两三万斤的火龙果,其中大多是回头客和闻声而来的顾客。
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品牌影响力,基地通过培育种苗来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下一步希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果苗技术、有机肥等,由农户自行种植,基地负责回收。”梁洪志认为,火龙果生态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有10多户农户加入。
生态摘果游将促进产销两旺
与当今颇热的草莓采摘休闲农业相比,火龙果休闲采摘似乎甚少听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主要是因为火龙果的采摘难度比较高,一般需要专人拿剪刀摘果,如果开放采摘,方式不当容易破坏火龙果树,使前期维护功亏一篑。即便如此,以农村生态资源、农耕文化、乡村风情等为依托的火龙果种植,已成为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一个新兴产业。
今年,全市火龙果种植面积发展到2.13万亩,生产区域分布在阳春春城、合水、陂面、春湾,阳西儒洞,阳东新洲、合山、那龙、红丰和江城双捷等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共享这块蛋糕,如何脱颖而出,就得拼特色,而以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线,将火龙果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火龙果观光采摘的休闲农业模式,观光采摘与生产型并驾齐驱的格局发展,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地准备先规划出一部分区域来尝试发展采摘休闲旅游,由技术人员来教游客如何采摘,如果发展有序将促进‘产销两旺’。”梁洪志说,除开发生态休闲旅游,火龙果深加工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火龙果饮料、火龙果罐头、火龙果干等。
火龙果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